•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三环某某楼2201室
  • 电话:18911603110
  • 传真:010-68888888
  • 邮编:471000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最是精微动——“另类”幼儿园研学笔记
  •   12月10-11日格外寒冷,刺骨的北风刮的人脸生疼。我和公办园园长、教师,及丰台区教研室教研员50余人一起参加了奕阳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学界、学在民间”研学活动,参访4家民办“另类”幼儿园:天下溪自然学园、日日新学堂天趣园、嘉杉嘉华儿童之家、小橡树幼儿园,研学内容包括华德福教育、课程、大主题教学、儿童游戏与教育空间、家园社区探索等。

      出乎意料一致的是,天下溪自然学园、日日新学堂天趣园、嘉杉嘉华儿童之家、小橡树幼儿园这4所幼儿园的创办人都是跨界的“外行人”。

      天下溪自然学园的创办人郝冰老师曾就读于师范大学学院,之后留在学院任教。在任教中,郝冰老师发现,当时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浮于表面的,没有真正深入他们的内心,也解决不了他们的心理困扰,对于学生的帮助除了知识层面的,其他层面微乎其微。于是,郝冰老师从北师大辞职,当时包括家人在内的许多人都非常不理解她的决定,或许直到现在也会有人不理解她这个决定。郝冰老师调侃说:“主要是当时年轻,想做什么就去做了”。

      郝冰老师离开北师大之后,先后在美国驻华科技处、自然之友工作。之后她于2010年6月创办了天下溪自然学园,践行华德福教育,其愿景是“濡沐天真,童年”。天下溪自然学园是在家长参与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目前园所仍然保持家庭园的形态。

      日日新学堂天趣园的创办者是一对夫妇——王晓峰老师和张冬青老师。在创办日日新学堂之前,王晓峰老师曾在一家社做编辑,张冬青老师则在高校做语文老师。

      日日新学堂创办于2006年,创建初衷是由于他们的小女儿5岁多,要上小学了,而他们夫妻二人不认同当时公立学校普遍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孩子更加自然而然地成长,他们决定自己办学。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玩伴,一个朋友他们考虑邀请一些同类家庭一起办学。王晓峰老师便在自己小区的社区网上发布了自己想法的招募贴。没想到,此帖引起了很大争议,很多家长表示质疑,劝告王晓峰不要拿孩子做试验品,甚至还有人他“开历史倒车,恢复私塾”,也有少数家长表示支持。

      8月30日,离正式开学仅剩两天,包括他在内,最终有4个家庭加入进来,每家凑了一万元,在回龙观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请了一名专职老师和一位生活老师,为这所“小学校”取名“日日新学堂”。此名语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学堂便正式起航了。

      日日新学堂天趣园也是2006年创办。日日新学堂目前包括幼儿园、小学部、中学部和美国普林斯顿分校。经过12年的教育实践,日日新学堂一直自然而然的教育——一种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与中国古典哲学中道法自然思想结合的教育。

      嘉杉嘉华儿童之家创办人彭爽老师毕业于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Walden University,持有硕士及学前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在创办嘉杉嘉华儿童之家前,彭爽老师曾是一名律师。之后,于2012年创办嘉杉嘉华儿童之家。

      在创办幼儿园之前,彭爽老师一直在思考要创办一个什么样的幼儿园,采用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她查阅各种资料,并走访幼儿园,最终确定以美国课程为框架,以国际小学课程(IPC课程)学前实践课程为内容。

      对于为什么选择课程体系,她表示自己是律的,如果要证明一件事或一个课程的科学性,就需要用论据或数据说话。她查阅资料发现,美国多年的追踪研究已经证明课程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能促进孩子发展的课程体系,于是她选择了以课程作为框架。而国际小学课程(IPC课程)学前课程则有着丰富的、系统的教学案例,可以供老师们参考。彭爽老师的愿景是希望培养与众不同的、富有好奇心和热情、具有中国身份认同的全球。

      小橡树幼儿园于2001年由家长创办并管理,创办者王甘老师是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巧合她接触到了国外有趣、宽松而有序的托幼中心,回国后,王甘老师为了给自己儿子寻找理想中的托幼机构走访了多家幼儿园,却发现国内大多数幼儿园存在太多的纪律管束、太少的选择机会,有些幼儿园强调早期的学术训练,不适合幼儿的均衡发展,家长的参与度也极其有限。由此,王甘老师萌生了自己办幼儿园的想法,并与几位家长开始着手实施。

      小橡树幼儿园最初只有6个孩子。渐渐地,小橡树吸引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有着相同教育的家长们,孩子的数量逐渐增加,园所也逐渐扩大。为保持其性,王甘老师了大资本投入。2003年4月,约半数的家长入股小橡树幼儿园,还有人进入管理层,成立了公司,确立了幼儿园非营利性质。小橡树幼儿园妈妈们的愿望就是为自己的孩子办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作为市批准成立的第一家家庭式幼儿园,小橡树的愿景不是仅止步于一个幼儿园,而是一个以教育理想为基础的社会实验,打造0-99岁成长社区。

      从4所“另类”幼儿园创办人的经历,以及他们发起幼儿园的缘起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是因对当下教育体制不满,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不一样的教育径,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办了幼儿园。这些自救、自力更生的家长们敢于推陈出新,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

      因是家长们自发创办的幼儿园,所以,这些创办者非常重视家长互助,也非常理解家长们的需求。正因为如此,这些园所家长们彼此之间、家长和园长、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始终非常紧密。

      天下溪自然学园、日日新学堂天趣园、嘉杉嘉华儿童之家、小橡树幼儿园这4所园除了创办人“外行”、是由父母自救发起的以外,幼儿园的“硬件”也让人“大跌眼镜”。

      相比于其他园所高高的大门,醒目的幼儿园名字,这4所幼儿园的大门都非常的“不起眼”,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幼儿园。它们颇有种“大隐隐于市”的味道。

      与“不起眼”的大门相呼应的则是“简洁”“朴素”的。相比于某些园所奢华的设备和,它们的非常“简朴”,占地比较少(除日日新天趣园与小学部、初中部建于一片果园中,地方较大外,其他三所园都较小),班级规模也比较小(除了小橡树幼儿园有11个班级外,其他3所园都只有3个班左右)。

      与“不起眼”的大门、“简朴”的、微小的办园规模形成强烈对比的,则是它们的高师生比。每所园每个班有幼儿18-20人,教师4-6人(其中小橡树幼儿园每班配置一个男教师),师幼比是1:3—1:5,教师平均学历都在本科以上。

      我们参观幼儿园的这两日,由于天气较冷,班级幼儿有缺席的情况,有些班级就变成了一个老师对两三个孩子,孩子们可以尽情地与老师互动、对话,老师们也能给予他们及时的回应和支持。

      天下溪自然学园在一栋三层小楼房里践行着华德福教育。它强调个体身、心、灵的完整,注重身体和的和谐成长,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意识发展建构丰富心灵、交流和互助合作的生活文化社区,培养个体成为具有意志和的人。这样的教育呼应着家长在自身教育经历中的遗憾,以及对于孩子未来人格的期许。

      华德福教育特别强调节奏、重复和规律,强调呼吸之间的转换。在天下溪自然学园参观时,老师们带领大家体验了晨圈活动、讲故事,参观了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活动。在一呼一吸中,参观的我们感到身心非常放松、愉悦,如沐春风。天下溪自然学园还会让孩子从小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学会如何擦地板、擦桌子、刷碗、刷厕所等,让他们的手和身体都动起来,就如同郝冰老师在研讨会上所说的那样:“教育的径是在真实生活中进行,是带孩子过日子”。

      日日新学堂天趣园与日日新小学、初中一起坐落在昌平的一片果林中。沿着沙河水库南一向东,穿过小沙河村,便可见到一座渥丘园。没有标,没有校牌,一座游离于传统教育之外的家长互助式学校——“日日新学堂”便掩映在这座150亩的园林里,犹如郊外的“世外桃源”。

      天趣园坐落于渥丘园湖畔,是一座二层的小白楼,端庄而素雅。四周风景秀美,林林总总的果树、木制的小径、清澈的湖面、宽阔的草地、精巧的树屋等自然浑成。日日新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提供,让孩子们在自然的里像种子一样可以汲取营养,充分成长为自己。

      如同大学博士、美国大学访问学者老师在研讨会上表示的那样:“儿童对的反应比成年人更为直接和活跃,他们会以一种非常直接和细致的方式来感受。心理学家使用‘压力’来描述人在某种验到的心理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塑造人们在这个下的行为。”在日日新这样一个自然如此丰富的幼儿园中,到处都是游戏和学习。孩子们在这里奔跑和玩耍,在老师的爱与尊重中,得到自主成长。

      与日日新学堂堪称郊外的“世外桃源”截然不同,嘉杉嘉华儿童之家则坐落于朝阳区繁华的都市之中。在一片底商中,你需要仔细寻找才能看到“嘉杉嘉华儿童之家”的名字。如果不走进它,你很可能会认为它是众多早教机构中的一个。

      嘉杉嘉华儿童之家是儿童主动学习理论的践行者,全面、深入实践了课程的评估体系。参观时,我们发现每个老师胸前都挂着一个巴掌大的记录本和一支笔,当看到孩子的某些行为后,老师们会马上记录下来,以留作日后教研教学、评估儿童的材料。嘉杉嘉华儿童之家还采用了课程完整的培训体系,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全园有7位老师接受了美国课程认证。高师生比(1:3-1:5)、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专业的培训体系,让处于闹市区底商中的嘉杉嘉华儿童之家有种“英雄莫问出处”的味道。

      与前面3所园的“另类”之处在于教育、课程、等不同的是,小橡树幼儿园的“另类”之处则在于“神一般”的“家园社区体系”。

      在没有见到小橡树幼儿园之前,许多人将家园社区合作仅仅局限于家园社区合作的第一层——家园关系的和信息的共享,而小橡树幼儿园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将家园社区合作再向上延伸了几层——建立校友会、家长实践社区、公益中心,打造0-99岁教育社区——0-3岁亲子教育、3-6岁幼儿园教育、6-18岁公益教育、18-99岁休闲教育。

      对于为什么要做0-99岁教育社区,小橡树幼儿园台莉莉老师介绍:“小橡树要做的是持续终生的教育、海纳百川的教育、去恶的教育,传承教育的智慧。非洲人说‘养育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小橡树人认为养育孩子需要一个社区。”

      那么如何建社区?台莉莉老师说道:“相比于小学阶段家长的抱团取暖、中学阶段家长的升学信息分享,幼儿时期的家长非常容易组建家长。”小橡树幼儿园通过建立多种家长实践社区,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中,切实感受到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和真诚,建立彼此信任的家长文化。如今,小橡树有校友会、合唱团、舞蹈队、非洲鼓队、戏剧社、咖啡馆小二、甜品组、徒步队、话痨团、摄影义工队等家长组织。我们11日下午在小橡树幼儿园享用的美味甜品就是小橡树家长甜品组做的。

      小橡树幼儿园力求打破教育壁垒,形成以儿童为中心的大教育。孩子出了幼儿园,进入公立教育或国际教育系统后,还可以回到小橡树幼儿园。小橡树校友们通过建立艺术团、戏剧社,发起公益活动,在进行发展的同时,也在反哺幼儿园和社会。

      小橡树幼儿园公益中心最初由校友会的家长们负责开展活动,如特殊学校的活动、社区小读伴活动、博物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大后的小校友渐渐有能力自己组织公益活动,如他们组织了英文图书馆项目、社区羽毛球培训项目等活动。

      孩子们在享受社会、家长、老师对他们的照顾、付出的同时,开始走出幼儿园,走进大社会,为更多的人服务,共同致力于“20年后我们共同影响中国”。

      许多学学前教育的人,或者准备创办幼儿园的人,都会在脑海中勾画一幅“理想幼儿园的图景”。什么样的幼儿园才是理想中的幼儿园呢?我们或许曾经无数次地幻想它,或许会将它幻想成一个理想国。如今,我们很肯定的知道,理想中的幼儿园不是理想国,它是一个有“魂”,有“文化内核”的教育场所,就如同小橡树幼儿园的“文化内核”是0-99岁教育社区。“文化内核”就是幼儿园的“根”,而每个“根”都是不同的。

      近些年来,幼儿教育发展过度崇尚物质技术,幼儿园越办越豪华,规模越来越大,同质化也比较严重,缺乏“文化内核”。孩子的发展和家长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以社区为依托、因需而生、强调就地取材、能者为师的微小幼儿园更能满足一部分家长多元化需求,也能让整个学前教育生态系统更多元、丰满、立体。这4所“另类”民办园用多年的探索实践向我们进一步了“教育的多种可能性和多种形态”。

      多年来,公办园和民办园之间好像存在一条无形的界限。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者教育学》一书中提到,教育需要对话,他认为:“真正的对话是建立在行动基础之上的”。本次研学活动就是这样一次对话和行动,它构建了公办园和民办园连接的桥梁,也让我们真切了解了在这样一个繁华都市有这样一群人沉下心来在默默地做着不同寻常的教育事业。他们敢于打破教育壁垒,从整个社会系统去关照教育,创育体系。

      “学界、学在民间”,期待更多跨界的人能多对话、共行动,打造多元、健康的学前教育生态系统。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