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三环某某楼2201室
  • 电话:18911603110
  • 传真:010-68888888
  • 邮编:471000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龄前教育
  • 调查发现:成都很多学龄前儿童上4个以上培训班
  •   随着暑期接近尾声,火爆了一个夏天的培训市场似乎该降温了,但记者近日走访成都多家培训机构发现,各类培训班依然十分火爆,有很多四五岁的学龄前孩子也加入培训大军。

      如今,低龄儿童培训越来越火,不仅参训人次多,培训费用也不低。英语启蒙班1万元一年、街舞3000元一期、数学课500元一节……培训班已成新型碎钞机,嘴上说着“不想补”,报班却无比积极的家长们表示,“我们有苦说不出”。

      “我就不能休息一天?”面对儿子的“”,王女士很无奈。她的儿子才4岁,但每天背着小书包,穿梭于各种培训班。

      “给他报了5门课,每天放学后上一门,比如轮滑、绘画、跆拳道和乐高,周末集中学英语。唉!我们报的培训课还不算多。”王女士说。

      这还不算多?通过采访多位家长,记者发现,这还线岁的女儿除了学语数外,钢琴、拉丁舞、绘画和科技……能学的才艺一个没落下。“她的同学都报了七八个培训班,多的有报10几个培训班。”

      英语是标配,加一两个才艺、一种运动,至少四五门课。张先生就算了一笔账,去年在孩子培训上就花了3万多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笔开销并不小”。

      虽然培训压力让家长们叫苦不迭,但许多价格不菲的培训机构仍炙手可热。“最近一期幼小衔已经报满了,下期还有1个班剩余1个名额。”记者以家长身份电话联系了位于成都武侯区的某“名牌”培训机构,客服告诉记者,再不报就报不上了。据了解,这家机构的课并不便宜,普通班一个小时收费300元。

      幼小衔有多俏?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成都锦江区的某培训机构。“想要小学不掉队,必须上幼小衔。”记者以家长身份刚坐下,负责人就拿出他们的独家教材介绍说,幼小衔为期一年,分为语数外、能力培养和专注力训练几大板块,重点学习拼音、认字及20以内的加减法,英语课为全英文教学,总费用在4万元左右。

      记者看到,这家机构的四间教室里挤满了4-5岁的小朋友。负责人说:“他们9月1日上小学,正利用最后的时间抢占先机。”

      “补这么多课,小孩学得过来吗?”面对记者的疑问,rixifu张先生表示,他并不指望儿子能学多少,主要是工作忙碌,孩子在培训机构可以“混”点时间,自己也放心。

      “这么小的孩子,早上眼睛没睁开就被拽起来上培训班,我看着也不好受。”陈女士告诉记者,在培训班上,她去年花了6万元,全部工资都搭了进去,“大家都在补,作为家长别无选择。”

      学龄前的孩子,本应享受轻松自在的童年,如今却被培训班压得喘不过气来。低龄儿童的补课生活,也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热议,记者在一些家长群进行调查,许多网友一致表示“不得不补”。

      “@张小婷”说:儿子幼儿园班上有25个娃娃,接近20个在小班时候开始在外学英语,大家相互影响,一个学了三个学,三个学了五个去……

      “@北往南来”说:娃娃小学入学面试时,老师说“你娃娃写字太难看了,暑假最好去报个幼小衔”,所以必须去啊。不去的话,开学了会被老师歧视!

      “@望月229”说:周围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补课,现在小学了,五经不在话下,还弹得一手好古筝。优秀的孩子这么多,我的孩子凭什么不学?

      “不得不补”的焦虑,让家长们争先恐后支付高昂费用,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但家长们内心的焦虑仍无法缓解——“孩子上了培训班有效果吗?”“听说隔壁孩子又报了才艺班,要不我也多报几个?”

      陈女士告诉记者,每天放学后,孩子一上车就睡着了。看着疲惫的孩子,“算了,不补了”这句话在她喉咙里打转,最终没说出口。

      “过度的超前教育对儿童是极大的。”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刘敏,直言对低龄儿童培训火爆现象的担忧。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和强化训练。

      在刘敏看来,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拔苗助长会使孩子生出厌学情绪,后患无穷。“让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100以内的加法,他们虽然能做到,但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暨四川省家长学校总校顾问、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周晓波说,低龄儿童培训火爆现象,表现出“80后”家长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比如,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在补课,自己的孩子不补就会落后,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周晓波说,其实每个孩子成长不同,发展情况不同,天资状况也不同,如果一定要说有一条起跑线,那么每个孩子各有各的起跑线,把所有孩子的发展拉在一条共同的起跑线上,常不科学的。

      再比如,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只要把钱花在孩子身上,自己就心安了,尽责了。“殊不知,你花的钱不但可能打水漂,甚至还可能对孩子造成。很可惜,有这种认知的家长还很多。”

      周晓波分析说,家长焦虑,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不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培养和锻炼。

      那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呢?刘敏总结了一个字——玩。幼儿对于玩具和游戏的渴望,才是他们内心本质的驱动力量。她,家长们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希望爸爸妈妈们把玩手机的时间放在亲子互动上,在假期尽量多陪孩子游戏、阅读,不要‘图撇脱’,把孩子放在培训机构和商场综合体,孩子的成长是静待花开,不能急于求成。”

      周晓波送给家长们6个关键词:“尊重规律,因人而异,找准重点,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共同成长。”他强调,对孩子培训内容的选择,不在多而在有效,“绝不做孩子童年乐趣的事情,这是为人父母一定要坚守的基本底线。”

      他表示,家长们与其在孩子身上花掉许多钱,还不如自己多参与关于家庭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以自己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重要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