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古代胎教PK现代胎教】:
胎教并不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产物,早在中国古代,很多的史学著作和医学书上都有关于对胎教的实践和理论的零散记载。民间更是流传了许多有关胎教的“传奇”和禁忌。古老的胎教究竟是怎样的?让我们来一窥它的神奇吧!
古代著名的胎教案例
《史记》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
传说周文王姬昌的母亲太任,一向遵守礼法,也十分注重自己的。怀孕之后,更是谨慎小心。每到用餐时间,太任见到座椅放得不够整齐平稳,便会用轻缓的动作把它调整好,然后才好好地坐下。每当她看到餐桌上的食物切得歪斜破碎,或是有些菜肴放了葱、姜、辣椒等刺激性的配料,就会让侍女端下去,要求重做一遍,把肉类、食物切得端端正正才食用。
有一天,太任到外面去散步,听到有人在吵架,太任就绕道离开了。除了不坐摆放歪斜的椅子,不吃不方正的食物,不听杂乱的声音,也不看的事物,她自己更不会说傲慢伤人的话,不做一切不良的举止,始终保持有规律的作息和心理平静。每天晚上,她还默默吟颂优美的诗歌,体会的正道。
胎儿出生后,名叫姬昌,他的容貌十分端正,“龙颜虎骨,身长十尺”。姬昌聪明伶俐,太任教他读书、识字,他总是一学就会,还能触类旁通。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因为太任严格实行胎教的结果。
中国古老的胎教思想
平和,情绪适当
中医认为:“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右所逆,即致子疾。” “除恼怒,凡受胎后切不可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子烦是由于孕母“怒气伤肝,或郁结不舒,触动血脉不安”所致。所以准妈妈在怀孕后应“弹琴瑟,调,和情性,节嗜欲,庶事。”
?pregnancy提醒:怀孕后,准妈妈宜情绪舒畅,遇事乐观,学会调试,让气息平和。另外,家人和准爸爸也要为准妈妈创造舒适愉悦的。家庭和睦、夫妻相敬如宾,为准妈妈养胎创造良好处。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
孕妇太逸,则气滞;太劳,则气衰。若劳逸失宜,举止无常,攀高负重,其胎必坠,甚至导致难产。因此,受胎之后,当宜行动往来,使血气通流,百脉和畅,自少难产;若好逸恶劳,贪卧养血,使气停血滞,临产多难。大致为怀孕4个月前宜稍逸,5个月以后宜小劳。
古人还提醒:“慎寒温。”这里的寒温是指外感风寒六淫之侵。中医学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就成为致病的,六淫就是对这些的总称。怀孕后准妈妈由于生理上发生了特殊的变化,很容易受到六淫之侵,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胎前感冒外邪,或染伤寒,郁热不解,往往小产堕胎,危及性命。”故而注重胎前摄养,慎起居,适寒温,甚为紧要。
?pregnancy提醒:准妈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量的活动,活动不可少,但也不可过量。如散步、孕妇体操、孕妇瑜伽等都是比较理想的运动方式,而跑、跳等容易失去平衡的剧烈运动,准妈妈最好还是避免!
另外,准妈妈为了胎宝宝的健康发育,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尤其是孕初前3个月。冬春季节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美化,丰富生活
古人还十分重视知识涵养及形景的对胎儿的影响。《隋人巢元方的《从诸病源侯论》中提出 了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 “妊娠三月……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而内感也。”
而明代医师万金认为:“自妊娠之后,则需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诗书,陈说礼乐,耳不能闻非言,目不能视恶气……如此生子容貌端庄、德才过人。”
清代,康有为还总结了古代的胎教理论,提出设立“胎教院”的创见,选择适当地点、条件对孕妇进行胎教的培训,并且强调孕妇内在思想感情与外在言行对胎儿的影响。
?pregnancy提醒:间心心相印、脉脉相通,是互为一体,互相影响的,形景对胎儿是有影响的。所以准妈妈应多寻找一些有情趣的活动和爱好以丰富自己的孕期生活。
古人胎教之法
(1)节饮食。《万氏女科》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就是说,孕妇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鱼、肉可以吃,但不可过食。应有所,特别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暴饮暴食。
(2)忌房事。《产孕集》说:“怀孕之后,首忌交合,盖阴气动而外泄,则分其养孕之力,而扰其固孕之机,且火动于内,营血不安,神魂不密,形体劳乏,筋脉,动而漏下,半产、难产、生子多疾。怀孕以后,首先应禁房事,特别是在怀孕头3个月和7个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