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勉之,是一位60年代就进藏、一辈子工作生活与息息相关的“老”。从1962年参军到军区文工团,他就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一世情缘。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过程中,王勉之深情回忆了自己进藏、在藏的故事,讲述了那些糅合了青葱年少的情怀、正当其时的豪情和如今老当益壮的感慨的点滴往事。
“我们经常下部队去,虽然有汽车了,但是没有公都是些土,经常会碰到塌方、河流涨水。我印象中当时十八军背着背包进藏的老同志,总是冲在最前面。把绳子往腰上一系,两三个人手拉手就到河里去了。我们这些年纪小的要上去的话根本不可能,一把就给你拽回来。碰到塌方,大石头下来了,第一个上去推石头的一定是这些老同志。”
当年文工团里像王勉之这样来自城市的孩子们,或者说知识占比多一点。种菜?养猪?哪有什么经验可言,但是“不养就等于没有肉吃、没菜吃,怎么办呢?边养边学吧!我们把猪圈打扫得特别干净,可是怎么养小猪崽,可就难住了。有些同志琢磨了个办法,就是轮流值班给猪喂奶,两个人一班钻到猪圈里头去,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那看着,等小猪一拱一叫,赶快把小猪弄过来塞奶瓶喂奶。两个小时一班,就这样愣是把十几个小猪养得胖胖的。” 王勉之老师边笑边说,“我们在农场尝试种菜。你能想象洋白菜最大有多大吗?像圆桌面这么大一棵,上边可以坐一个六岁的小孩。我们在农场劳动的时候,四个人围着一棵白菜可以打扑克。最大的一个白萝卜22斤。(19)67年回的时候,我带的一个土豆三斤三两。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在文工团的生活,艰苦吗?艰苦,但常有意思。”
为什么这么说?记者好奇地问道。王老回答:“在我的观念里,‘辛苦’是一个过去式,不是现在进行时。因为虽然你生活在一个艰苦的里,大家都在这样生活,该唱大家一块唱,该笑大家一起笑。要非说感觉‘艰苦’的话,只有离开了一段时间回过头再来看,才会有‘原来那时候是这样的,跟现在比好艰苦’这样的感慨。所以我觉得苦中有乐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略带俏皮的语气让人忍俊不禁。
瞧!这就是一个老的乐观,这就是他给我们的“苦中作乐”新解。(中国网 文/王茜 图片由王勉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