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三环某某楼2201室
  • 电话:18911603110
  • 传真:010-68888888
  • 邮编:471000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这些害人的早教产品和玩具 你家宝宝在用吗
  •   由于早教的重要性逐渐体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幼儿早教产品。可是,现在市面上的早教产品好的并不多,劣质的、不科学的倒是不少。为此我们采访了多位专家,整理了5种会对孩子产生危害的早教产品和1种不适合孩子上的早教机构。一起来看下面,如果你家有,尽早收起来,不要再给孩子用了。

      1、儿童学画涂色书

      害处:孩子思维

      最近几年比较火的儿童学画涂色书,就是那种已经画好的黑白画,然后让孩子用五颜六色的水彩涂颜色。

      这种画画的方式很不好,孩子的思维。经常画“涂色书”的孩子,在要求他们画一样东西的时候,脑中第一出现的就是“涂色书”中的形象,这不仅将孩子的想象抹杀掉了,还让孩子们懒于思考、懒于观察,也会住孩子,让孩子不感下笔画,怕画不出“涂色书”中那么“好看”的图画来。

      2、食物连线类书

      害处:典型的式教育

      书的内容是让孩子给小动物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连线,还有的书是让孩子把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贴到它跟前。

      很明显,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是典型的“式教育”。何为式教育?就是老师把知识当作文字符号,孩子当成容器,生吞活剥般地灌入孩子的大脑。

      教育家已彻底否定了式教育。长期实施式教育的结果是的。它不仅形成了教育上“教师机械教和学生被动学”的弊端,而且还构成了对社会发展的极大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在去网上进行更细地学习。

      要让孩子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孩子直接养小动物就可以了,孩子在饲养过程中,自己会发现动物喜欢吃什么,这不比直接告诉他要好吗?

      3、看图识字的书

      害处: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误人子弟

      当您用手指指着印有“杯”和杯子实物图的书,不言而喻,当然是实物图成为您孩子在听到您指读“杯”字时的第一关注,您读10次,至少有7次以上是这样。按照注意力和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手段的理论,孩子看图识字是效率最低的,您自己做个实验就很清楚了。

      识字就识字,孩子对某个字发生兴趣的时候,我们告诉她这个字的正确发音及含义就行了,根本不需要转弯抹角想这么多方法。“大道至简”,好的教育其方法是简洁的。

      4、儿童中英文学习机

      这种学习机有很多套卡片,内容有日常用品、颜色、水果等图片,每张图片都用中英文标注。使用方法是先插上卡,孩子用手点,学习机就会发声,比如点到“红色”的图片,学习机就会说“红色”。另外,学习机还有测试的功能,比如请问红色的英语怎么说?孩子必须点“red”才算正确,学习机就会说“恭喜你,答对了”,如果点“红色”的图片,学习机就会说“又错了,真可惜”。

      害处:这种早教机不仅不能帮孩子,还会害孩子。

      ◇ 只会让孩子认,不会读。生活在英语中,哪怕孩子一个字母都不会认,孩子自然会说英语。而这个机器只会让孩子认,不会读。

      ◇ 打击孩子的自信。哪怕孩子会说相应的英语,但孩子不会认字母,她得到的就是一遍遍的“答错了,真可惜”,这真是让孩子感到沮丧和!

      5、算术音像制品

      害处:只会背,不会做题

      一些家长让孩子看CD学习加减乘除,导致孩子会背、会写、会读,就是不会做题目。但实际上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孩子做题。光记住不理解,这种记住又有什么用呢?

      6、纯教知识的早教机构

      我们先来说说早教的目的是什么?新加坡早教专家陈禾教授曾总结6点:

      1.促进大脑发展和身体成长,让孩子越来越聪明,身体越来越灵活;

      2.促进感觉统合,使孩子在入学后具有最佳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专注力、思考力,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具备入学接受正规教育的条件;

      5.培养良好的习惯,能辨别,具备一定的生活管理能力,特别是时间管理能力;

      6.懂得自己,能避开,,记住主要的电话和住家地址,知道危急时如何求助。

      从这六点看,就知道“谁来教”当然是家长了。

      所以好的早教中心,其教育对象应该主要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其教育一定不是以教知识为主。

      知识性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实验获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观察、发现和思考。这些东西根本不必搬到课堂,并且搬到课堂的效果还不如孩子在家亲自动手实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