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三环某某楼2201室
  • 电话:18911603110
  • 传真:010-68888888
  • 邮编:471000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教育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放养更流行
  •   教育:放养更流行近几年,美国教育专家一直试图告诉父母,他们需要对孩子实行“放养”,以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给孩子充分的。不过,对安全问题忧心忡忡的家长[微博],仍然很难彻底放手。

      美国父母开始尝试“放养”

      每隔几周,一群10岁左右的半大孩子就会出现在北部,他们在公园里玩耍,从图书馆借书,或优哉游哉地漫步到冻酸奶店对自己犒赏一番。

      这群没有父母监督陪同的孩子自称“放养孩子俱乐部”,尽管他们的并非毫无。他们不能离家超过6个街区,只能在固定的十字口过马,而且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回家。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迫切需要某种程度的性。”这一计划的者莫妮卡告诉美国《论坛报》,邻居家的孩子都是“放养”,只要9岁的女儿卡西迪能在天黑或晚饭前回家,她就不会担心。

      两年前,40岁出头的莫妮卡第一次慎重思考孩子的教养问题。为了重现她曾经最珍惜的“社区教育”,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决心亲自实践。尽管这种曾被视为充满乐趣的教育方式,如今已成了“疯狂的冒险”。

      6年前,纽约作家勒诺·斯科纳兹给9岁的儿子准备了地图、20美元的钞票和一堆用来打公用电话的硬币,然后打发他独自乘地铁回家。

      大约45分钟后,男孩安全到家,这次经历让他骄傲不已。斯科纳兹将自己的经历发表在《纽约》的专栏中,向所有家长推销“给孩子”的经验之谈。很快,这篇文章被广泛转载。

      儿子6岁时,丹尼斯·迪亚兹开始允许他在附近的街区独自玩耍。现在他9岁了,会过马,下一步就是自己去糖果店和骑车上学。

      “我们想培养一个有责任感、能照顾自己的孩子,这对我们非常重要。”她说。

      好的父母给孩子根基和翅膀

      大多数学校组织参观活动的目的地,是学生自己可能永远不会去的地方:博物馆、演奏会或是自然区,这是为了让孩子们以更的态度接触广阔的美好世界。

      但今天春天,硅谷一家初中开始向学生敞开另一扇大门:他们自己的社区,一个截然不同但同样令人兴奋的地方。当然,一切活动全靠孩子自己,没有参与。

      一开始,学校向700个家长发送电子邮件,请他们允许孩子参与斯科纳兹建立的“放养孩子”项目,放松缰绳,让孩子“享受一切正常的童趣”。大约1/3的家长参与其中,在校长克里斯汀·格雷西亚看来,这已是“巨大的成功”。

      几周后,这个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区仿佛时光倒退回了1972年。孩子们尝试着带弟弟妹妹去踢足球、为全家人做晚饭、自己起床去公交车站,甚至制作木筏计划去池塘上漂流。

      “这切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五年级男孩的母亲吉娜在给学校的信中写道,儿子越来越负责任,“我们几乎抓住所有机会放养。他独自烘烤布朗尼蛋糕,放学后骑车回家,搞定自己冰冷潮湿的游泳袋。”梅丽莎则惊喜地发现,三年级的女儿逐渐摆脱内向,自信起来。

      斯科纳兹在美国《大西洋月刊》撰文称,在成年人无微不至的下,美国孩子的童年常常在室内和汽车里度过,这不仅污染、摧毁孩子健康,也了许多父母心怀的梦想。在她看来,“放养”堪称一箭三雕的解决方案。

      “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不是一天24小时地看着孩子,而是给他们面对世界的能力和信心。好的父母给孩子根基和翅膀,然后退开,看他们扶摇直上。”《奥普拉》写道。

      “放养”的边界在哪儿?

      在荷兰,4岁的幼儿在操场上玩耍,无人。在,人们进商店买东西时将孩子丢在门外的婴儿车上。在欧洲的很多地方,小孩子骑自行车去学校。

      美国《赫芬顿邮报》承认这一切都是真的,但“如果你在购物中心丢了孩子该怎么办?”

      美国《教科学箴言报》认为,上世纪50年代世外桃源般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好邻居”通常意味着犯罪的可能,年幼的孩子则是最容易得手的目标。

      然而,斯科纳兹却“固执地试图向父母表明,这个世界并非他们想象得那样不安全”。

      “恐惧是一种病毒。大脑就像‘谷歌’,只要想到孩子的安全就自动弹出最悲惨的画面。我们生活在24小时的新闻轰炸中,似乎没有什么是安全的。年轻父母如此害怕,绝不会让孩子爬树或学。”她说,“父母恐惧孩子会死或进不了哈佛大学,但现实世界是个培养孩子的好地方。”

      《大西洋月刊》称,如今的犯罪率远低于大多数父母成长的年代。新罕布什尔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主任大卫·芬克霍则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针对儿童的犯为下降了50%。

      美国国家及被剥削儿童中心主任南希·麦克布莱德告诉《奥普拉》:父母孩子安全的最好办法,是与他们讨论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

      “我不主张孩子宅在家里。从长远来看,知道风险并懂得如何识别它们,才能让孩子更安全。我们必须相信孩子。”她说。

      如今,莫妮卡的女儿已会了安全穿过繁忙的街道,在餐厅享用午餐,而且不会迷。她知道如何应对成年人善意的询问,以及让她感觉不舒服的陌生人。不过她说,后者并没有发生过。

      “我有种的感觉。”她说。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