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在以“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指导思想下,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地区普惠性资源依然短缺;某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公平与质量问题未得到解决等。
2017年5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并提出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即注重科学规划、公益普惠、强化机制建设。
体制机制建设是学前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早在2010年,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国务院办公厅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试点的通知》,确定了425项试点项目,明确提出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的机制,将教育变革的重心放在基层的地方和学校上。这对教育机制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面部痣的位置与命运
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2010年,教育部确定大连市、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部分市县、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合肥市、部分自治州、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成为明确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地区。那么,这些地区学前教育创新是怎样进行的,成效如何?是否有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经验?本期我们将为大家推荐并赠阅关于学前教育制度创新的图书与杂志,期与学前教育同仁借鉴分享,共同探讨学前教育制度创新。
为了促进地方教育创新,自2008年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连续举办了五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评选活动,发现、总结、和推广地方行之有效的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观察》第38期聚焦“地方学前教育制度创新”这一话题,基于地方的实践,对我国地方学前教育制度变革的机制、径、方法、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探讨,着重展示了贵州省和江苏省镇江市两个不同地区学前教育制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贵州省“多举措建设‘山村幼儿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惠水平”案例获得了第五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优胜。贵州省将学前教育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以“主导、全省统筹、各级推进、科学发展”为方针,破解农村学前教育“入园难”的问题。2014年,刘延东副总理在《国内动态清样》第1640期《贵州铜仁探索建设山村幼儿园受到群众欢迎》上作出批示,“要多种形式建设一些直接为老百姓服务的学前教育园”。山村幼儿园建设模式在现场推进会上向全省推广后,各市(州)、县(市、区)纷纷行动,在铜仁市山村幼儿园建设经验基础上大胆创新,利用中小学富裕资源和社区公共资源大力发展村级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建设推动了各级履行“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发展学前教育职责的进一步落实,为全国贫困地区山村幼儿园建设提供了借鉴。
2010年,镇江被确定为国家学前教育体制试点地区,承担了“明确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专项任务。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镇江公益性、普惠性和优质多元发展的原则, 构建“五为主”的发展格局,学前教育事业以公益性为主,办学体制以公办为主,经费投入以公共投入为主,师资队伍以在编幼儿教师为主,管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在过程中,镇江整体设计、分层推进和分步实施发展战略,学前教育体制径经历了从1.0版到3.0版逐渐升级的3个阶段,即:2011-2012年的1.0版是任务驱动型,以扩资源、调结构;2012-2014年的2.0版是问题驱动型,以建队伍、保运转;2015年及之后的3.0版是创新驱动型,以建机制、提质量。
本期《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观察》不仅展示了地方学前教育制度创新,也为今后的深入提供了理论思考,促使我们去认识学前教育的动力机制,去关注如何改变学前教育,或者说,创新时代,学前教育变革应如何进行?
2016年11月,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三审通过,其核心是推进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新政明确:“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园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非营利性或营利性。
这一政策出台之后,学前教育行业结构是否会重新“洗牌”?影响民办园选择的因素有哪些?选择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会有何不同?等等,这些问题是当前整个民办学前教育系统开始关心的问题。
《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观察》第37期聚焦“分类管理政策下,民办园如何选择”这一话题,多角度呈现政策制定者、教育学者、民办园举办者三个不同群体,对这一政策的分析与理解,为大家全面了解分类管理政策及其对民办学前教育的影响提供支持与参考。
本书着眼于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立足于镇江市特定的历史方位,致力于镇江推进的有利条件,凸显镇江指标的引领导向,突破镇江督政督教机制的创新展望,对镇江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从理论和实践、制度与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全书介绍了镇江市学前教育体制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历程,解读了苏南模式视角下镇江实践的价值,形成了镇江模式1.0至3.0版的样本,描绘出以儿童的幸福成长为旨归的未来愿景。
本书由镇江市教育局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合著,两篇序言分别由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撰写;引言“镇江为什么持之以恒抓学前教育”由曾晓东(师范大学)撰写;第一章“五为主:镇江学前教育战略的形成”、第二章“主导:镇江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由曾晓东、贡青(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撰写;第三章“财政为主:镇江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由张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王海英(南京师范大学)、焦叶飞(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撰写;第四章“公平发展:镇江学前教育的师资建设”由李敏谊(师范大学)撰写;第五章“儿童本位:镇江学前教育的课程实施”由张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贡青撰写;第六章“普惠优质:镇江学前教育的区县探索”由周玲(21世纪教育研究院)撰写。成书过程中,奕阳教育研究院参与了相关工作。
为与大家共同探讨地方学前教育制度创新,奕阳教育研究院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免费赠阅《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观察》第38期、第37期、《构建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镇江学前教育体制的探索与实践》各30本。
对以上杂志、图书感兴趣的科研人员、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可以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填写申请。希望这些杂志、图书能对您有所和帮助,也愿您与我们在专业发展上继续一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