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为了给准大班的孩子报读班,上海有的提前近29个小时排队占位。有的家长自带毛毯、睡椅、干粮通宵排队;有的全家出动,轮班分工;还有的雇黄牛代排,而黄牛代排队的价格由头一天的400元,炒到昨天的1000多元。其中引人注意的是,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为了防止“黄牛”跑单,她每隔3个小时就过来“查岗”。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太疯狂了。实际上,“早教”已经被某些早教专家和教材供应商联手的广告宣传——把拔苗助长的“提早教”当成了早教,在这同时,家长又被不专业的小学校长及教师的不合理入学要求和教学进度逼上墙角,现实就是如此这般无奈。然而,早教真的有必要如此吗?早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从这六点看,早教的首选“老师”应该是家长。除非是家长因某种原因无法负起教育孩子的任务,那么选择较好的托班或亲子园来代劳,这样的话,早教就变成了“找教”了。
孩子是否聪明,决定在0-6岁期间的大脑发展。大脑皮层布满着无以计数的神经元,但只有在有效刺激经元才会通过突触相互连接,这个连接过程,0-3岁最为活跃,没连接的神经元就会很快报废,而在6岁以后,大脑的成长就逐渐平稳,上升的幅度越来越小。
宝宝的锻炼身体,目标和作用都和不同,所以机械式的早操或激烈的跑步都不适合,基本上要通过不同的游戏来进行。例如:0-1岁的宝宝,蹬腿、摇晃、翻滚、匍匐爬行;1-2岁宝宝上下梯级、攀爬、悬荡、串珠。不同的游戏方式都有不同的锻炼目的,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宝宝在充分享受游戏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同时也是早教的一部分。这些锻炼不仅仅是运动,而是在科学化的设计下,透过动作的训练,促进及改善肌肉张力、前庭系统及侧化发展,加速感觉统合和左右脑神经回的连接,直接强化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如果放弃了这些基本能力的训练,宝宝将来在学习上必然会遇上困难,生活上也必须依赖他人。
这些游戏或活动,在进行上并没有按照一教一学的教育模式进行,而是让孩子在享受乐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各种知识和概念、使用了新词汇、提高了语言表达力、促进了观察力、想像力、思考力、记忆力和表达力,在这同时,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意义、提高了沟通能力。例如:和孩子一同玩动物卡片游戏,两人互相挑战,说出抽中卡片上的动物名称和这种动物的特点,既是扩充对动物的认知,也同时在说话。而到野外去玩时,约定好这一次要寻找哪一种昆虫、花草,或观察各种各样的花朵、树叶,这就不只是认知,而是观察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培养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适应、利用资源和避开自己的能力。为了玩得尽兴,孩子们也自觉地做好时间管理和养成珍惜游戏器材、玩具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大型游戏设备上攀爬,怎么做才不会摔下;在公园里玩的时候,有陌生人来搭讪,应该怎样做才不会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