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二)明确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三)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这些目标任务的确定,是基于当前学前教育管理不规范、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办学基本规则的不理解、以及学前教育水平和条件相对滞后的前提下而出台的,也必将为今后的学前教育步入规范化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当前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有:
首先是幼儿家长需求与教育规律之间的矛盾。很多幼儿家长,特别是农村幼儿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开始,就希望孩子在多长时间内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多长时间内能够从1数到100,多长时间内能够做加减法……,把本应该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完成的学习任务,现在到幼儿园,而且以此来判定幼儿园办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因素,也因此来决定在哪所幼儿园入园。他们不懂得尊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是按照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一厢情愿,希望把孩子造才,殊不知因此会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没有了童趣,也必然会导致孩子厌倦读书,结果事与愿违。
其次是学前教育机构规范化办园与生源之战的矛盾。部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为了争取当前由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带来的幼儿逐年减少的生源,也不按照教育规律,一味迎合家长的要求,把幼儿教育小学化,不能让幼儿在园里享受乐趣,快乐成长。大打“质量和教学特色”牌,却并不是在设置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的兴趣、特长的内容进行培养,而是自己的学生能认多少字、算多少数等等,以此吸引家长送孩子入园。长此以往,小小年纪的孩子被按照四十分钟关在教室里,学着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课,望着外面的蓝天却被窗户远隔,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惧,影响今后义务教育阶段的正常学习。
三是学前教育建设与资金投入的矛盾。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其办园条件和师资队伍是比较落后的,其根本原因也很简单。有的是因为私人房舍办幼儿园,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场地投入,也当然不会有很多的辅助幼儿游戏、教学的设施设备投入;有的是租用集体房舍办园,担心集体收回,投入成本过高打水漂,也不愿增添较多适合幼儿的设施设备,一般抱着只要能勉强过就好的思想在维持。同样,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农村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师中,真正具有胜任幼儿教育岗位资格的老师并不多,办园者为节约办园成本,也不愿去聘请那些幼教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来任教,而那些从幼教专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为自己工作的长远利益和经济效益考虑,一般也不农村或者民办幼儿园来任教,有时宁愿选择放弃专业去打工,导致有的幼儿园就像是托儿所,只是为那些忙碌的家长看孩子,孩子在里面所学无几,也极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而如今,国家在新的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目标,必将促进今后的幼儿教育在教育规律遵循、办园资金投入、幼教管理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大大加强,最终实现学前教育步入常规轨道,为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来源:湖北教育新闻责任编辑(xiey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