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第二个叫《甜豆粥》。第一个叫什么我还真不知道。有没有感觉唱了歌,做了游戏,活动开,像一朵花一样绽放开。那个妈妈说她不困了,所以说对你是一种,你醒过来了,由于你的身体在动,你的醒过来,更不用提你的脑醒过来了。同时,你是不是心情很愉快?我现在想要告诉一点什么事情?你的记忆力就增强了,你会记住,包括今天我们做的游戏,因为你有动作,所以你会记得很清楚。如果我站在台上教你《甜豆粥》,你可能会学得很慢。但是我跟你做了游戏,你学的就快了。还有你的专注力提高了,我看见你们都很聚精会神在讲课。为什么说好的教育,好的学校,在每天早上他会给孩子做半个小时的晨圈,孩子们围成一个圈,先唱歌,有颂词,有很多律动,有游戏,让孩子都活动起来,孩子的身体活动起来,或者人的身体活动起来,他的脑也转动起来了,然后他们再坐下来上课,这个时候孩子的专注力就提高了,而且他有愉快的心情,甚至可能教学内容都在游戏里边,让孩子用身体去学习。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来没带PPT,我想了想,不带,因为什么?学习不是坐在这儿用耳朵听,用眼睛看,或者是这儿有PPT,你抽出手机调出功能,拍一张片子就行了。学习是你全方位感官参与,需要你的骨骼、肌肉、血液和神经,和其它的感官参与。因此,我今天要讲的话,如果你觉得对你有用,自己调动你的骨骼、肌肉、神经和血液,拿笔把它记下来。如果你觉得没有意思的话,就可以不记下来。如果你觉得每句话都有用,就记得很辛苦。如果你觉得一句话都没有用,坐在那儿可能待会儿就睡着了。因此,我想再问一下大家,主流学校的教育缺少了什么?
家长:
缺少互动吧,积极性。
小巫:
因为孩子上课,就像你们现在这样坐着听,这种被动的接收。没有刚才的那些内容。有吗?没有吧?缺少身体的。
我们也都知道小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几百亿个神经元,当然没有太多的链接。需要在每一个动,包括吃奶,这个地方的神经感觉最强烈,所以他要吃很多奶,总是要吮吸。其它地方他还没有控制。身体的感受,怎么把握他自己的身体,其实孩子在出生头两三年,甚至是在学龄前,最重要的工作,需要花很多能量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握他自己的身体,因为这个神经之间是没有链接,每一个动都是一种,都会让他的神经产生链接。只有链接图谱,链接的好,是很平衡的人,他对身体有把握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对自己感觉好的时候,才可以到了7岁,换了牙,上学去学习。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本末倒置。
对于孩子来说,小的孩子,可能我们都耳熟能详,他的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当他行动的时候,动起来的时候,他的脑子才转。不动的时候,脑子也不转了。所以,我原来有一个比喻,不运动的孩子就好比是,如果这个人有呼吸,有心跳,但是没有思维,这是什么人?植物人。所以,不运动的孩子跟植物人有点类似,他确实也是活着的,有生命,但是他没有自主,基本上没有自主意识。所以,人类的第一项运动是什么?谁知道?
吃,游泳,呼吸。对,小宝宝刚生出来,太好了,这个孩子,将来你的孩子一定是吃母乳的,谢谢,肯定是你妈妈教给你的。在这种律动,包括我们刚才做的游戏当中,在他的运动当中,通过他的身体运动,首先了他的情感,所以人的认知规律就是从身体到情感,然后再到思考,再到抽象的认知。一个孩子为什么在头三年的发展规律,一定是先学会走,再学会说话,然后再学会思考,这个顺序还真不能。所以,走是他的肢体,他的身体,继而他有情感的发育,才能有思考的发育。这三者都必须是平衡、协调的。同时,从身体到情感,到认知,这是整个人类,所有人学习的原形,学习的模式,谁都逃不脱这个模式,这是一个健康的通道。
今天是学龄前的家长特别多?有上小学的家长吗?举个手。很少,就我们仨。
学龄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发展他的身体,发展他的所有感官。人有12个感觉,其中最先发育的感觉,有人知道是什么吗?人第一个发育的感觉,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第一个发育的是触觉。人类拥有最大的触觉器官,触觉器官在我们身上占最大的比例,是什么?我们的皮肤,皮肤是身上最大的器官,皮肤就是用来首先发育触觉,然后才能发展温暖感。
每一个碰,包括孩子之间打架,孩子不可能彬彬有礼的,你站在这儿,我站在那儿,咱俩就认识了。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之间的相识是通过这种冲撞,你撞我一下,这个感觉,啪来一下,立刻我的感觉就被了,立刻我就对你有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是在阻力当中,甚至是在物理学叫反作用力,有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在触觉上,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才能认识到世界,有感觉,我有存在感,肯定不是站在这儿就孤零零一个人,什么都不碰,什么都不摸,就有存在感了。不是的,可能你这时踹我一脚,我的存在感非常强烈,意识的发展跟感官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现在这么多电子产品,对人类来说是一个灾难的开始。我原来在博刊上说过,一指禅。一个小孩子,都有iPad了,就拿这个指头,这是对他触觉的一种。我摸苹果,也是这个屏幕的感觉,摸小猫也是屏幕的感觉,摸字母也是这个感觉,摸土豆、香蕉全是这个感觉,久而久之,这个孩子跟他的内心就断裂了,因为摸的不是真实的东西,摸这个木头的东西,摸金属的东西,摸羊绒、羊毛的东西,摸水晶,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它在我心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什么我主张大家到大自然里去,让孩子触摸真实的东西,跟生命产生链接,因为孩子就是生命,他本能的会识别另外一个生命,会跟生命产生共鸣,跟生命产生链接。但是现在的孩子都跟这些假的东西在一起,久而久之,这个链接就断掉了,我们的脑、心、身就分离了,人也就了,再不是一个完整的、和谐的、平衡的人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学习课本知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这是我的“”,通过学习研究和我亲身体验得出来的“”,学习课本知识什么时候都不晚,我都这把年纪了,开始学德语,跟马克思有得一拼。现在可以就着字典翻本,学了三个月,自学的。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的运动能力,在11、12岁之前不开发,就有可能太晚了,比如说我快40岁才学会游泳,没水性,给我扔到海里,肯定又掉下去了,游泳池里我可以游。这些主流教育,有一个很奇怪的概念,学习是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发生的,让孩子在那儿听,用眼睛看,听老师的指令,孩子就能学到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未经科学验证的教学方式,而且老师把这些东西揣给孩子之后,还要去考,这个东西喂给你之后,你再吐出来,而且还要吐得好看,我们比一比谁吐得好看,比比分,排排名次。这种教育是让孩子生病,不是让孩子健康,是让孩子生病。这个病有可能早生,有可能晚生,甚至到了50岁的时候才开始生病,跟小的时候是有关系的。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学习就是体验,其它的一切只不过就是资讯而已。当我们动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脑都在活动,但是我们坐下的时候,脑活动不那么多,一个人坐在这儿,我知道了,已经说了不少时候了,你们已经开始瞌睡了其实,注意力已经开始分散了。当我们动起来的时候,血液流动,而且呼吸也会加快,吸进更多的氧气供给脑。所以,在活动当中,真正好的教育都会在活动当中去教育孩子,而且孩子的脑,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孩子怎么才能学习?一开始神经是裸着的,他要有神经纤维随壳化,在七岁左右完成,给神经纤维放一个绝缘体。随壳化的过程是在运动中产生的,所以为了孩子,我知道你们特关心学习,其实我今天就是偏重讲这个,因为可能是你们想听的,大家都特别关心学习成绩。如果要想孩子学习的好,真的让他学龄前一定要动,整个生命都必须动,必须有运动,否则他的脑不会发育全,他的情绪不会发育全,对身体没有掌握,对身体有把握的人有自信,而且一个人身体的运动是感的来源,一个人站得直,我们说正直,运动的本体化,他对,对自己的身体有把握,都是感的来源。今天不多说了,因为我们今天要玩一玩,不讲那么多理论,咱们玩游戏吧。
你们能够弯下腰来够一下自己的脚指头尖吗?弯一下腰,够一下你的脚指头尖。脚不能抬,腿不能弯。直着腿,弯一下腰,够一下你的脚指头尖。够不着,连膝盖那儿都够不着的有吗?身体太僵硬了,回去好好锻炼。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这个地方太小,最好你们把椅子或桌子稍微拉开,我需要一点点空间,比刚才的空间少一些,但是也需要,我真不希望谁被椅子拌倒了,出个工伤什么的。都站好了吗?有地方了。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来数数,从0数到12,然后学一下什么叫倍数。但是我不给你概念,数到2的倍数的时候,伸出右手,数到3的倍数的时候伸左手,数到4的倍数的时候抬右腿,数到6的倍数的时候抬左腿。听懂了吗?数到2的倍数的时候干吗?举起右手,知道哪个是右吗?徐老师伸错了。数到3的倍的数的时候伸左手。数到4的倍数的时候右腿,数到6的倍数的时候左腿。慢慢来,0,所有的都含在内,所以要跳一下。1,2,3,4,5,6,6是两只手,一只脚,左右手加上左腿,6。7,8,9,10,11,12。OK,我们来数一遍。
(做游戏)
这么给孩子讲公因子和公倍数是不是更有意思?我还有别的方法讲,故事、戏剧都可以,让孩子在演戏当中,不是掌握概念,不给他们抽象的东西。你们想站着听也行,想坐着听也行,想溜达着听也行。孩子的学习方式不一样,所以我没有非得恭敬坐在这儿,所以想溜达着听课也可以,随意,想坐下来也行,想站下来也行,都可以。我刚才在那里特拘谨,我站着的时候感觉我的脑不在动,所以我讲的时候觉得自己很枯燥,很没意思。我说话的时候必须溜达着,让我的身体来帮助我思考,所以施泰纳也说过,你想做决定,不要坐在那儿冥思苦想,到外边散步去,走的时候,真的你的腿是帮助你思考的,你的身体是帮助你思考的。我只要在台上溜达着,我的课就讲得会好一些。如果我站在那儿,像刚才这位帅哥要求我站在这儿,他说这儿拍照好看,然后我就站在这儿,就想不起来我要说什么了。怎么样,刚才那个数学游戏?好玩。还有什么感想?除了好玩,好难,是因为你的脑、心、身已经分开了,没有合起来,所以要多做这样的活动,再让你的脑、心、身统一起来。我们人有三个纬度,左右、前后和上下,我们是三纬的动物,有三个纬度。这三个纬度交叉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心,一个人,一个孩子必须发育到这三个纬度很和谐,中心很确定,他真的才有,成年的时候,很坚定,很确立,这个人有中心,很有中心的人,他不会轻易地被潮流左右,被其他人的意见左右,而忽而向左,忽而向右,今天听A说有道理,赶紧就去做A说的事,尤其对待孩子的教育,不知道该听谁的了。所以,每当有人来问,小巫,那天看了一本书怎么样,我觉得挺有道理的,过一会儿我又参加了谁的道理,听他说又有道理,他们俩说的不一样,你跟他们俩说的又不一样,我听谁的呀,然后我就说听你自己的呗。没自己。怎么办?多做点,把自己找回来,做多点律动的活动,出去爬山,下海游泳,把自己找回来。
给大家看照片,看点我们出去玩的照片,你们有什么问题,针对你们的问题,别老顺着我自己的思说,把你们都给弄睡着了。
长城上最小的爬山者。多大?整整一岁半,2004年8月28号,他是2003年2月28号出生,整一岁半那天。哪个长城?慕田峪。这在哪儿?再给你们一个提示,有人认出来吗?待会儿得给你们唱歌了。这是2006年,我当时正在做化疗,没头发了,围了个小花围巾,这是第一次登上箭扣。化疗病人也可以去爬箭扣,然后就好了。大夫很郁闷。这是箭扣的,基本上直上直下。这是我女儿,小粉点。这是我老公,我儿子。我扛着5D在后边拍照,我那天最辛苦,扛了个3公斤的大相机。这是箭扣,基本上是攀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