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催热了芜湖小吃虾籽面。但芜湖的美食还有很多,它们以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独具特色的味道而扬名。它们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聪明才智的结晶,是对江城饮食文化的传承。芜湖美食也是芜湖的名片,是芜湖元素的组成部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芜湖的饮食文化,我们从今天起在晚报上开辟“味道芜湖”栏目,为读者奉上一道道芜湖美味。欢迎广大读者向我们提供你心中的芜湖美食,以便让更多的人分享。 ——编者
没有“老字号”的,也没有显赫的背景,它诞生在一户职工的家庭厨房里。它本来有个很文雅的店名,叫“聚味香”,但没人记得住,人们只记得那个地名味很浓的名字“绿影猪蹄”。 在“吃货”当中,有人专爱啃猪蹄,号称“猪手党”。而在芜湖“猪手党”的私下排名中,“绿影猪蹄”是最高美味。在铁杆“猪手党”的强力推荐下,“绿影猪蹄”已经走出芜湖,令周边城市众多的“猪手党”臣服。经常有马、合肥、铜陵、南京、安庆、宣城等地的人专程找到绿影小区,一买就是数百元。5月3日,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绿影小区开来一辆旅游大巴,车上下来20多个人,直奔“聚味香”,听口音,都是江浙地方的人。他们每人都买了一袋猪蹄,少的一百多元,多的三四百元。服务员说,这还不算多的,有一个人开着私家车来到绿影,一下子买了1000多元的猪蹄。此外,经常有远在上海、广州的外地食客,用快递的方式从“聚味香”购买猪蹄。现在的“绿影猪蹄”已经香飘大江两岸,成为代表芜湖特色的一道美食。
芜湖人好吃,芜湖人也会吃。创出这道美味的是住在绿影小区的家庭主妇后芬明。不过,当初发明“绿影猪蹄”的后芬明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家人的口福,而是为了养家。1998年,芜湖经纬毛纺厂倒闭,后芬明一时不知做什么好。情急之下,她想到了自己的爱好,做卤菜。当时,丈夫王运龙在一家外贸企业上班,过年过节会发不少肉制品。后芬明会将这些生的原料加工成卤菜,家人和亲友品尝后都夸赞味道不错。如今了,后芬明想,干脆就在口摆个小摊,赚点钱补贴家用吧。谁知和丈夫一商量,王运龙不同意,觉得门口都是熟人,不好意思。后芬明不,她背着王运龙偷偷到新华书店看了半个月的卤菜类书籍,回家后开始试做。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1998年8月17日,后芬明没有刻意挑选的一个普通日子,她将自己卤好的菜放在一个碗橱里,摆在口马边的两棵树中间,就这样,卤菜摊开张了。当时没有名字,就取名叫“五香猪蹄”。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当时芜湖五香居的猪蹄红遍,有一回王运龙和后芬明带着儿子逛街,到五香居点了两个五香猪蹄。吃到还剩最后一块时,一家人推来推去,儿子让给爸爸,爸爸让给妈妈,妈妈又让给儿子。正在读小学的儿子根据这件事写了一篇作文,就叫“吃猪蹄”,这篇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表扬。因为这件事,一家人对五香猪蹄特别有感情。
后芬明在厂里的工作是化验员,她将善于分析的长处用到了对卤菜香料的研究上。经过半年的摸索,使口感终于达到最佳,最终形成了由15种香料按比例配成的“独家配方”。丈夫王运龙原在外贸冷冻厂上班,食品保鲜是他的专长。2007年,王运龙也从单位主动离职,与妻子一道经营“聚味香”。夫妻俩以芜湖人敢闯敢试的,携手打造出了“绿影猪蹄”这道美味。
“绿影猪蹄”的最大特色是油而不腻,回味悠长,吃起来有弹性。这与它独特的制作过程有关。采购来的原料,先要放在自来水、香料和盐按比例配好的液体中浸泡十个小时,以去除猪蹄的异味。出水后,由人工进行拔毛、修去老皮和疤痕,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形成半成品。将半成品放入大锅中,加入独家配方香料,用猛火烧开,再改用文火煮一个多小时,使香料的味道慢慢浸入猪蹄中。经过这样的复杂工序,一锅色泽鲜亮,香味浓郁的“绿影猪蹄”便大功告成。
卤后的香料被弃之不用,但留下的卤汁还会反复使用。王运龙说,卤汁越老越好,百年老卤最好。
5月5日,记者来到绿影新村王运龙和后芬明创业的地方,曾经的厨房已经不再用来做猪蹄,当初摆放在马边的碗橱静静地靠在墙边。随着生意规模的做大,这套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已经不能满足生意的需要,夫妻二人便在赤铸山租了一块地方用作加工区。但这里是他们创业的地方,是“绿影猪蹄”出发的地方,夫妻二人将会以此为,把这道美味做大做强。
记者 夏云来 文/摄